近期,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的要求,以及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小组的部署安排,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会同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组成6个督查组,赴江苏、浙江等12个省区的28个县(市、区)44个村(社区)开展督查,了解各地改革举措,掌握改革工作进展,发现突出困难问题,推动改革落地见效。现将部分督查报告予以刊发,供交流参考。本期刊发的是陕西、河北两省的督查报告。
根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的要求以及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的安排部署,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第六督查组于2018年10月8—12日赴陕西、河北两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地督导调研。督查组先后调研了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西安市鄠邑区及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栾城区等4个县区,实地走访了沟北村等8个村,查阅了相关档案资料,与省、市、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进行了座谈交流。总的看,陕西、河北两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行动及时、部署到位、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成效明显。
一、两省做法和成效
(一)体制机制完善。一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两省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陕西省委、省政府领导在全省深改领导小组会议、全省追赶超越季度点评会议、全省脱贫攻坚推进会议上多次专门部署。河北省委书记、省长多次就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出重要批示,省委副书记将其作为领衔主抓改革事项之一,副省长专门就清产核资工作进行具体部署。二是领导机制建立健全。两省普遍成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改革领导小组,省级层面由省委副书记和副省长分别任组长、副组长,市、县、乡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书记担任,亲自抓部署、抓协调、抓督促落实,基本形成“党委牵头挂帅,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和“省级全面负责、市级政策指导、县级组织实施、乡镇牵头落实、村级具体操作”的工作机制。陕西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工作规则,形成“集中办公、包抓帮扶、督促指导、信息报送”的四项工作制度。总的看,两省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工作合力有效凝聚,确保了重点任务的有序推进。
(二)多措并举推进。一是高层次建章立制。两省都以党委、政府名义下发了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文件。陕西省各设区市均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实施意见,各县(区、市)出台实施方案,承担试点任务的村组全部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明确了改革任务和要求,提出了时间表和路线图,为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制度保障。为更好推动改革工作落实,两省还配套制定了相关政策,陕西省出台《农村“三变”改革工作导引》《关于精准理解和落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百村示范千村试点万村推进”的工作思路。河北省先后配套制定了试点工作方案、清产核资实施办法、有关问题答复意见等,基本形成“1+N”政策指导体系。二是全方位动员部署。两省都通过召开电视电话会、改革座谈会、工作部署会、现场观摩会等形式统筹部署改革工作。陕西省政府于2018年5月召开的全省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电视电话会议开至镇村,创新建立双月例会,对本省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展进行适时督促落实。河北省各市县均召开了由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主持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清产核资动员部署会议,省级组织成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联盟,在试点地区召开工作会商会,有针对性推进试点地区工作。三是多途径宣传培训。按照省培训到县、市县培训到乡、乡培训到村的工作安排,2018年以来,两省通过召开专题会议或分层次举办专题培训,提升干部政策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积极编写材料汇编、工作手册、典型案例、情况通报等,指导地方规范开展工作。陕西省组建30人省级宣讲指导团,联合各市成立分团,包市包县指导培训;建立近500名成员的省级微信工作群,交流政策、分享经验,讨论异常活跃。两省各市县通过明白纸、广播电视、微信、悬挂横幅标语等形式,让群众明白改革的目的和意义,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四是加强督导考核。陕西省委省政府将集体产权改革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省农业厅也将改革推进情况纳入农业追赶超越和产业脱贫督导考核。农业农村厅厅长以个人名义给12个市区主要负责同志写信,以自己的诚心赢得了地方党委政府的真心和用心,激发起农业系统、成员单位的齐心和信心,既避免追责又促进工作落实。西安市建立了“五会”考核机制,对先进地区“带光环”、后进地区“提领子”,强化改革动力、传导改革压力,引起县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五是强化资金保障。陕西省各级安排改革试点工作经费4.77亿元,其中,清产核资经费1.04亿元。河北省全省各级安排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资金1.72亿元,其中本级财政资金6160万元、市县两级财政配套1.1亿元。
(三)自选动作创新。两省试点地区坚持准确把握政策精神、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的原则,大胆创新、先行先试,趟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改革之路。清产核资环节,西安市坚持“谁拥有所有权谁清查、全面彻底、准确无误”的原则,要求工作步骤必须“实”、资产应清尽清必须“全”、核查盘点必须“细”、数据及权属必须“准”。成员身份确认环节,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统筹考虑户籍关系、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对集体积累的贡献等因素,实现成员认定同一类情况、同一把尺子、同一样对待“三同标准”;规范操作、民主决策“两个严格”;在遵循配股大原则前提下,确认股东宜宽、配股宜粗“两宜结合”。股权设置和管理环节,各地根据人员结构、集体资产规模等情况,股权设置因地制宜、百花齐放,基本股、农龄股、老龄股等不一而足,股权管理动静结合,既坚持了基本原则又充分尊重民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环节,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规范投资方向,规范运营程序,完善财务管理、财务审计、民主评议等制度,使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放开放活而不放松放任。
(四)改革成效明显。一是试点开展稳步有序。两省在积极组织好中央第二、三批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自行组织开展省级改革试点,由点及面、梯次推进、工作扎实。截至目前,陕西省成立新型集体经济组织9796个,河北省5524个。二是清产核资全面推进。陕西省已有68%的村、河北省29%的村完成清产核资工作,基本摸清了家底、理清了权属。各村清产核资报表登记规范,审批程序严格,不仅核实了资产价值,还厘清楚了经营性资产、资源性资产,为下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多元探索。两省坚持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基层党建、产业振兴、脱贫攻坚、美丽乡村、乡村治理等同步抓、融合抓,不断丰富改革内容,扩大改革成效。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张桥村依托皮影等历史人文和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皮影文化和乡村旅游。鄠邑区王坊村通过统一经营粮油加工厂、发展现代农业项目走出一条产业发展新路。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龙化村探索社会资本合作建设知青展馆、知青公寓,在回眸历史的同时觅乡村忆情怀创收入,村民通过30%的股份获取财产收益。河北省行唐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创新开展“产权改革+脱贫攻坚+产业带动”,西城仔村将财政奖补资金折股量化到集体成员,通过成立村经济合作社,承接扶贫项目资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与市场主体对接,加快了脱贫摘帽步伐。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和困难
(一)部分地区面上改革工作进展较慢。一些地区因前期村干部两委换届等客观原因,清产核资工作进度开展较慢。个别贫困县在脱贫工作中有大量财政奖补形成的资产,应确保及时入账。
(二)对中央政策的把握有待进一步加强。督查中发现,有些地方在改革中对中央政策要义理解不够准确,指导成员身份确认、股权设置、集体经济组织组建等环节的规范化程度还不够。一些地区在集体成员确认过程中,对妇女权益维护的意识还不够强。个别地区行政村合并后,原集体经组织产权归属问题还需进一步明晰,以防止“简单归大堆”“穷村吃富村”。
(三)集体经济薄弱地区对集体经济发展路径还需继续探索。两省脱贫攻坚任务还较重,部分集体经济组织薄弱村对改制后的集体经济组织发展问题、项目资金的精准投向问题、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问题等还没有切实举措,还有待提振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信心。
此外,两省普遍希望中央加快集体经济组织立法进程,进一步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地位;协调金融、税务等部门给予农民股权抵押担保、税收减免等政策支持;出台加强基层经营管理队伍建设的意见,充实改革一线队伍力量。
三、政策措施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中央对改革完成时间已提出明确要求,两省需要对重点改革任务倒排时间表,压实领导主体责任,强化政策保障。在集体资产管理中,对于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不仅要记好账、管理好,还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加强管护。在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中要立足两省自身特点,围绕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股权设置、壮大集体经济等关键环节进行探索,按时保质完成改革试点任务。
(二)进一步深化改革。改革永远在路上,在深化改革中应注意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核清与盘活的关系,在摸清家底、理清权属的基础上重点要盘活资源,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二是处理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在成员身份确认中,对双女户、出嫁女、户口迁出人员等特殊人员的身份认定需进一步探索既尊重村民意愿又符合政策精神的确认标准。三是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股权管理上,要坚持静态管理为主。对于以缓解人地矛盾实行动态管理的集体经济组织要注重保障好老成员的权益,防止调整中引发新的矛盾纠纷。
(三)进一步发挥改革成效。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改”的目的是通过建立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实现集体经济有发展、农民收入有增加、股份权利能实现。在工作中,加紧提炼基层创新经验,把试点地区先进模式总结好、推广好,为中部地区、贫困地区做典型示范。结合乡村振兴的大机遇,发展体现两省丘陵、山区、平原等区域特色、乡村价值的产业,通过“组织振兴”“产业兴旺”,实现广大农民群众生活富裕。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政策与改革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