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信箱   |  书记信箱

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他山之石>>正文
他山之石
 学院新闻 
 通知公告 
 学院风采 
 特别报道 
北京大学以探索性劳动传承学科使命,以田野实习培育考古英才
2020年11月23日  

    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zl_2020n/2020_zl15/202003/t20200327_435413.html

    劳动存在多种形式,包括家务劳动、服务性/公益性劳动、生产劳动、探索性劳动、艺术性劳动,军事劳动、管理劳动等,传统的生产劳动只是劳动中的一种。在高等教育阶段,真实劳动、探索性/创造性劳动成为劳动教育的主要特征。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根据学科特点,坚持田野考古实习课程建设,以探索性劳动教育传承学科使命,以田野实习培育考古英才。“田野考古教学实习”课程是探索性劳动教育课程的一个典型案例。

  一、课程概况:知行合一

  北大考古专业创办于1952年。一代代北大考古人筚路蓝缕,青丝成雪,薪火相传,逐步将田野考古教学实习课程建设为全国高校效仿、借鉴的“北大模式”,世界一流的考古学实习课程。田野考古教学实习课程是北大考古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一般在三年级上半期进行,为期一个学期,均在野外考古现场进行,课程内容分为田野发掘、室内整理、田野调查、报告编写四部分,动手动脑紧密结合。其中,田野发掘包括居址与墓葬遗存两部分;室内整理是对发掘收获的分析与研究;田野调查既是田野考古的主要内容,也是考古发现的重要方法;发掘报告撰写是科研成果的具体呈现。经此完整的训练过程,毕业生可胜任田野考古的全面工作。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考古实习期间,师生们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集体用餐、上工不辍。带队老师一般3至4人。他们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晴天上工,雨天上课;白天手把手地教发掘,晚上一笔一笔地改记录。同学们不畏艰难,在艰苦环境中励志提升,在劳动探索中增长才干。整个学期,学生和老师、工人一起在考古现场挥汗,动手动脑,直接面对考古前沿现象。这门专业课是典型的劳动教育融合课程,充分达到了劳动教育目的,考古专业同学因这门课程而有了独特气质。

  二、课程特点:面对前沿现象,走在学术前沿

  面向真实现象是劳动教育的特点之一,面向前沿现象更是探索性劳动的关键。北大田野考古实习课程把动手动脑与学科最前沿的现象紧密结合,把基础教学与重大科研相结合,既出人才,又出成果,形成了北大田野考古教学实习的特色。

  重要遗址是解决考古学术问题的关键,是学科最前沿的现象聚集处,故我们的实习地多选择重要大遗址,如西周都邑周原遗址、秦人都城雍城遗址、特大史前中心聚落石家河遗址等。

  让学生接触考古最前沿的现象、参与重大学术课题是田野考古教学实习的核心目标。近年来,考古实习内容多涉及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如“周原地区商周时期的聚落与社会研究”“早期秦文化研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科研项目的实施提升了田野考古实习水平,丰富了教学内容,形成了重大学术问题研究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良好互动与循环。

  三、立德树人:“支部建在考古队上”

  在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相结合的课程中,在专业教学中有机融入立德树人的内容以实现劳动教育总目标。“支部建在考古队上”是我院坚持多年的重要育人举措。2012年6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大学调研高校党建工作时,充分肯定了把“支部建在考古队上”的做法。我院师生深受鼓舞,更加坚定地在考古队上建好支部,把考古学生培养成为新时代爱国奋斗精神的传承者、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