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简介
延安大学是由毛泽东同志亲自命名、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现为陕西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大学、陕西省高水平建设大学、陕西省一本招生院校。学校成立于1941年9月,其历史可以上溯到1937年创办的陕北公学。建校88年来,学校的发展始终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特别是2017年9月19日,在延安大学80周年校庆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把这所具有光荣历史的大学办得更有特色、更有水平。2022年9月在学校建校8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学校致以亲切祝贺与问候,这为学校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1.学校现有新城、杨家岭、萃园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800余亩
2.现有学生21000余人,教职工1900余人
3.学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1个独立学院和1所直属附属医院、10所非直属附属医院
4.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5.有6个省级优势和特色学科,1个省级一流学科,1个省级一流培育学科,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6.有60个本科专业,1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7.有30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0个省部级创新团队
8.有7个院士工作站,4个社科名家工作室
(更全面更详细信息可参阅延安大学官网)
二、学院简介
1.经济与管理学院简介
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历史渊源可追溯到1940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行政学院财经系(行政学院1941年并入延安大学)。 现有教职工99人(专任教师88人),其中教授13人,二三级教授3人,副教授29人,博士45人、占比51%,陕西省教学名师2人,陕西省三秦英才3人,陕西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2人,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省级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2人、委员2人,各类学会(协会)任职10人。学院现有专职硕士生导师50人、行业硕士生导师53人。

学院现有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分设区域经济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产业创新与乡村振兴,以及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人才开发与乡村振兴等8个二级学科方向。设有会计硕士(MPAcc)和工商管理硕士(MBA)两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并具有陕西工商管理硕士(SMBA)培养单位资格。学院设有经济学、金融学、数字经济、工商管理、会计学、文化产业管理等6个本科专业和金融俄语1个特色本科专业。学院现有各类在校学生2030人,其中本科生1140人、国家统招硕士研究生342人、陕西工商管理硕士548人。(更全面详细信息可参阅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官网)
2.乡村发展研究院简介
乡村发展研究院为延安大学下设二级实体教学科研单位,由延安大学直接领导和管理。西安市乡村发展公益慈善基金会从财务上支持研究院的运行、研究、教学和发展。院长由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原副校长)和汇丰商学院院务委员会主任(创院院长)海闻教授担任。
研究生由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与延安大学乡村发展研究院联合培养,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师担任导师,学生于第四、五学期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进行论文写作、科学研究和实习。

三、招生专业目录
1.经济与管理学院招生专业(领域)

2.乡村发展研究院招生专业(领域)

学制、学费和经济与管理学院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一致
3.参考书目

四、师资队伍
1.经济与管理学院师资数量及结构
(1)经济与管理学院拥有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的导师队伍。
(2)共有校内导师50人,校外导师53人。


(导师详细信息可查阅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官网)
2.乡村发展研究院师资数量及结构
(1)导师7人
(2)教授2人,副教授4人,助教授1人

3.科学研究
(1)经济与管理学院
近年来,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级项目15项、省部级项目70余项,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29部,被省级领导批示的咨政调研报告6份;每年承担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达60项,到账科研经费近500万元。
(2)乡村发展研究院
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司等项目17项在国际和国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
五、人才培养环境
1.教学科研平台
(1)陕西省重点研究基地“陕西省能源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
(2)文旅部重点研究基地“全国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基地”
(3)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地区农村治理现代化研究基地”
(4)有4个地厅级创新团队
(5)有2个综合实验室
(6)购有Wind数据库、国泰安数据库,是CCTD双碳数字煤市平台项目技术服务网站会员单位
(7)每年有赴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交流学习机会

2.学术交流
(1)第二届习近平经济思想理论与论坛
(2)第四届数智经济与健康高质量发展战略研讨会
(3)第二届中国革命老区乡村发展论坛
(4)第十二届中国能源经济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第十五届中国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战略学术研讨会
(5)2025年高校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论坛暨中国双法高等教育管理学术年会
(6)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可靠性工程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
(7)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系统可靠性工程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

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
学院鼓励研究生参加校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每年有大量研究生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并进行论文交流。

学术活动
(1)问道经管·青年博士论坛
(2)问道经管·研究生学术论坛
(3)问道经管·名家讲坛
(4)20%的研究生可以参加延安大学“延安道路与当代中国”研究生学术论坛并获奖

学术活动——2023级研究生承担科研项目

学术活动——研究生开展学术调研

3.奖助政策
(1)国家奖学金,获奖者奖励20000元
(2)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学年6000元(固定工资收入者除外)
(3)学业奖学金,一等10000元,二等6000元,三等3000元(新生可申请)
(4)“三助一辅”岗位津贴,受聘者每月津贴一般不低于500元,最高不超1300元
(5)“秀英科创基金”奖学金,一等奖14000元,二等奖6000元,三等奖3000元
(6)研究生创新基金和研究生个性化培养经费
(7)困难学生入学“绿色通道”
(8)学院专项奖学金
六、人才培养质量
1.发表论文及学科竞赛
(1)在导师指导下,学生每年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30余篇,在CSSCI来源期刊(含扩展版)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2)学生在中国研究生企业管理创新大赛、MPAcc案例大赛、市场调查分析技能大赛、“尖烽时刻”全国商业模拟大赛、“福思特杯”大学生财税技能大赛等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

2.考博考公
(1)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升学,每年召开考博动员会,近五年考取博士研究生15人,学校及学院对考博学生和导师进行双重奖励。
(2)延安大学是陕西省“双非”院校中唯一具有省委选调生资格的高校,近五年来共考取公务员38人、其中省委选调生13人。

3. 就业
(1)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开设就业培训指导课程,学校和学院每年举办多场次就业招聘会。
(2)毕业生就业率稳居92%以上,学生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高校、国有企业就业达45%以上。

七、 如何报考
具体报考须知,考生可登录延安大学研究生院官网查阅延安大学2026年研究生招生简章。
八、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新区公学北路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15办公室
邮政编码:716000
联 系 人: 李兴开 0911-2650365
焦光前 0911-2650362
张轩栋 0911-2650750(乡村发展研究院)
邮 箱:30813039@qq.com
学院网站:https://jgxy.yau.edu.cn/index.htm